平面构成方法总结

平面构成的三大元素

构成题的基本要求

  1. 完成度高
  2. 画面丰富,层次感强
  3. 笔触细腻

建议:配色明快,色彩明度高,纯度不要太高。

点的大小不固定:点的形态大小在于比较,没有比较,点的大小不确定,点也可以被看做面。

点的形状不固定:点可以是任意形状,只要这个形态在画面上与其他元素的大小关系满足我们从感性的角度判断其为一点。

点能够塑造空间感:点可以塑造空间的明暗和虚实关系。

点能够作为肌理。

线

线有多种类型,包括直线、曲线、虚线等。线的形态不固定。

线有粗细变化,一般满足近实远虚、在转折处加粗的特点。

线能够勾勒轮廓,闭合的线就形成了面。

与点类似,线也可以塑造肌理和空间感。

线能够表达情感:直线一般代表着坚定、硬朗、速度等,曲线代表着韵动、柔韧、感性等。

面分为 几何面 与 自由面 ,自由面是不规律的,随意的面,或者边界不明确、随意,类似于水墨晕开形成的面。

面也分为 虚面 与 实面 ,点和线构成的面便是虚面。

面具有正负形态:面正负形产生的错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图与底的关系。图,就是形,也叫正形,位于画面醒目的位置,表达主要思想的元素,底,就是背景,也叫负形,位于正形的后面,对正形起衬托装饰的作用,让人感觉正形的存在。任何的图形都由正形和负形两部分组成,正形靠负形来衬托,负形需正形来界定。图底分明的图像层次感鲜明,更容易吸引关注的目光。不仅如此,还有一种矛盾图形,比如说太极图,分辨不出图与底。

面可以突出重点,增加对比效果。

面与面有许多不同的结合方式:重叠、透叠、分离、相切、重合等。

构成法则

  1. 重复
        有规律的进行排列组合。
  2. 近似
        确定基本形不变,基本形的内容与组成形式改变。
  3. 特异
        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形成视觉中心点,使画面生动活泼。
  4. 渐变
        指基本形进行规律化的渐变处理:比如产品造型上有植物渐变到灯具。带来节奏感和韵律感(进行构图和构思比较耗时),渐变可以是九宫格的形式或者综合的形式。重点在于渐变过程的展现。
  5. 发射
        从画面的视觉中心点出发,带来空间感和动感,发射的基本形可以任意变化(不是非要直线)。
  6. 对比
        具有差异元素构成的作品,对比包括色彩、大小、虚实、曲直对比等。
  7. 密集
        疏密关系,画面具有节奏感。
  8. 分割
        可以以等形、等量、重复、自由等形式进行分割。参考毕加索的画作。
  9. 异构(同构)
        基本形局部元素图形变化,比如一个肺部形状,内容替换为西蓝花。一般变化的就是要表达的主题本身。

一般在画面中会使用多种构成法则进行组合,综合体现效果。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

概念

元素:构成画面的基本形,由造型基本元素点线面组成。

构成法则:对元素进行组合的一些规则。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